“双碳”背景下工业企业低碳发展评价体系探索

2023-10-24 10:54:27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作为碳排放大户的工业领域应加快低碳转型步伐,这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有效路径。通过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使用行政、市场、社会化管制措施,中国营造出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工业低碳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就此多家机构共同编制发布了团体标准《工业企业低碳发展水平评价标准》。此团体标准在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工业企业如何将自身的绿色发展与“双碳”发展紧密有机结合起来,是新形势下对企业的新要求和新考验,也是“十四五”乃至今后几十年产业转型发展的主旋律。本系列标准是落实国家“双碳”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为国家层面有效开展各项碳减排工作、促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支撑,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力量。

下文转载于成都市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是统筹发展和减排的必由之路,任重道远。基于此,探索搭建一套适用于工业企业的低碳发展评价体系,用以衡量企业低碳发展水平,对推动工业企业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产生和排放、促进工业企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在现有低碳发展评价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项研究从低碳经济发展的内涵出发,借鉴现行的国家权威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发布的相关评价标准,对工业企业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探索。公司联合成都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等9家机构共同编制发布了团体标准《工业企业低碳发展水平评价标准》。

该团体标准聚焦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技术水平和能耗现状的客观反映,突出生产技术在节能环保中的重要作用,充分结合了管理层职责、低碳管理制度等企业社会责任和环保意识,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实用性,能为工业企业绿色转型提供科学指引。

图片


01

国家和地方已发布的低碳评价规范


近年来,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在低碳规划、政策、评价体系等方面发布了多项系列文件,推动各行各业低碳转型发展。其中,较为系统全面的评价体系是发改委等多个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该体系从经济、资源、环境、生态和社会五个方面出发,总共设置了涵盖增长质量(经济方面)、资源利用(资源方面)、环境治理和环境质量(环境方面)、绿色生活和公众满意度(社会方面)等7个一级指标,并分解成56个二级评价指标,能够全面地反映评价对象绿色发展水平。


表1 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发布的低碳相关评价规范

图片


在企业低碳发展层面,具有较强实操性的现行低碳评价体系是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的《低碳企业评价技术导则》,该指标体系将企业碳排放强度、能源消费、工业固废纳入重点考核范畴。其中,定量指标只有碳排放强度,定义为企业单位产品产量、产值或服务量的碳排放量,定性指标有14个,其组成如表2所示。


表2 《低碳企业评价技术导则》指标体系

图片


02

当前低碳发展评价指标的局限性


通过对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发布的低碳相关评价标准进行总结和梳理,当前与“低碳企业”或“绿色发展”主题比较接近的评价标准并不能直接用于评价“工业企业”低碳发展水平的高低。

一是适用范围的局限。《低碳工业园区评价方案》仅适用于对工业园区的评价,而北京市发布的低碳企业评价体系,则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省市等宏观层面的评价体系。

二是适用对象评价重点的局限。《低碳工业园区评价方案》更倾向于工业园区内涉及的所有企业的整体低碳发展水平,不针对单一工业企业自身的低碳发展水平评价,而是更加侧重能够形成产业链联系的协同碳减排水平;《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更侧重于环境治理和环境质量等反映绿色特点的评价指标。

三是行业类型的局限。《北京市低碳企业评价技术导则》中不同行业的企业在工作性质或生产工艺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主要的排放企业和服务类企业碳排放形式也存在巨大差异。如果在不考虑行业差异的情况下,该体系具有企业普适性。但在构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时,并不能脱离企业的实际情况,尤其是要重点考虑企业的生产、经营形式和特点。

综上所述,现行的企业低碳评价指标体系各有侧重,针对性较弱。通过测试发现,一套评价指标体系无法衡量全部类型企业的低碳发展水平,但也在实践中为我们后续开展相关指标的探索提供了思路,具有借鉴价值和现实理论支撑。


03

工业企业低碳发展评价体系建设思路



为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有关低碳经济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低碳评价指导文件和指标体系,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低碳经济理论等基础理论,从能源利用、碳排放情况、技术水平、资源环境、运营管理五个维度来搭建工业企业低碳发展评价指标框架。


图片

图1工业企业低碳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环境经济学强调环境和经济的协同发展,认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而非相互排斥的。在理想情况下,企业的低碳发展能力应该体现在其能源利用的效率和环保程度上。能源利用效率反映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水平。能源利用效率高的企业在同等产出的情况下,其能源消耗量少、污染物排放少、对环境的压力小。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符合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同时,能源类型是决定所产生碳排放量的关键因素,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碳排放量存在巨大差异。根据国家标准和相关研究,在评价能源利用方面选取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余热资源回收利用率和清洁能源使用率四个指标,考察企业在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能力。

(二)降低碳排放强度

随着全球碳市场的发展,国际贸易中的“碳足迹”已成为评价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指标,在许多国家推行的碳排放交易制度下,企业需要购买或出售碳排放配额,以实现碳排放总量的控制。“碳排放”是企业能源消耗和生产活动的直接产物,将其作为考核企业绿色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评价企业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碳汇开发四个方面内容,能比较直接地体现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动力和决心,从而推动企业采取更环保的生产方式和供应链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降低“碳足迹”,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声誉。

(三)加强技术投入与创新

企业生产技术投入与创新,可以带来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碳排放量的减少。企业通过对生产设备、工艺流程、能源转换等方面的技术改进,既符合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也能够在全球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在评价企业低碳技术方面,选取绿色低碳技术应用、R&D经费投入比重、产品碳足迹三项指标,主要反映企业在低碳发展方面的投入和创新能力。从经济角度来看,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四)重视资源环境利用

评价体系将“资源环境利用”作为评价企业绿色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主要包含单位产品(或单位产值)新鲜水耗、工业固体废弃物(含危废)处置利用率、清洁生产审核三个方面。高效的水资源利用可以减少企业的用水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有助于减轻对水资源的开发压力,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评估企业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可以反映其在环保方面的能力和成效。通过合理地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固废,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降低环境压力,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评估企业的固废处理和资源化情况,可以反映其在资源节约和环保方面的能力和成果。

(五)健全低碳运营管理

低碳运营管理是企业降低碳排放的关键手段之一。低碳运营管理不仅涉及到企业的生产过程,还涵盖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交通运输、市场营销等多个方面,在这些环节中,企业都有机会通过采取低碳措施来降低碳排放,进而实现绿色发展。低碳运营管理评价包含低碳管理制度、碳排放统计管理、能源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绿色交通出行占比(含新能源私家车)、培训与宣传力度六项指标,客观反映企业低碳发展在制度建设层面的落实情况和管理水平。

图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