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政协委员张军:力争今年绿色低碳产业产值达2600亿

2023-02-23 15:43:22

“绿色低碳产业规模达到2600亿元”
“开工建设天府蓝网300公里”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
……

2月21日上午,成都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聚焦“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具体怎么干?
“接下来,我们将大力实施绿色低碳企业培优、项目攻坚、科创提质、要素支撑、平台赋能、园区优化、区域协作、机制保障‘八大行动’,力争2023年新培育链主企业5家以上,新招引项目30个以上,71个促建项目尽快达产投效,力争完成项目年度投资超250亿元,全市绿色低碳产业产值达2600亿元。”成都市政协委员、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军透露了今年的“施工图”。
“绿色低碳”成热议话题,今年成都还有这些新目标、新项目
在今年的成都市两会上,“绿色低碳”是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聚焦“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其中,在加快生产生活方式转型方面,将全面落实“三区三线”,绿色低碳产业规模达到2600亿元。
“这五年,成都绿色转型步伐加快,‘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获批启用,光伏、氢能、锂电等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规模已突破了2500亿元。”张军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这些内容,让人倍感振奋。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将以“高质量发展提质年”为主题,全面落实全市产业建圈强链系列会议精神,大力实施绿色低碳企业培优、项目攻坚、科创提质、要素支撑、平台赋能、园区优化、区域协作、机制保障“八大行动”,重点聚焦优质市场主体的内培外引,大力开展“四链融合”链主企业培育,“四上企业”雁阵打造,重大项目招引促建。
“我们的目标是,力争2023年新培育链主企业5家以上,新招引项目30个以上,71个促建项目尽快达产投效,力争完成项目年度投资超250亿元,全市绿色低碳产业产值达2600亿元。”
事实上,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成都以“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引领城市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施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就是其中一项有力举措。目前成都已经聚焦减排潜力大、低碳基础好的园区、工业企业、公共机构、景区、社区五个领域,评审确定了24家试点创建单位。
“首批试点建设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其中有21个试点基本完成创建目标。”张军举例说,比如园区试点之一的成都绿色氢能产业功能区,就成功实施了能源再利用、厂房屋顶光伏发电、企业能源审计、绿色电力交易等10个节能改造或低碳管理项目,园区减碳效益明显。
再比如,社区类试点中四川天府新区华阳街道安公社区通过建设光伏小屋、搭载能耗管理系统、配置新能源路灯、开展节能环保知识宣传等措施,不仅减少了区域碳排放,还提高了居民低碳生活意识。
“今年,市生态环境局还将组织开展首轮试点验收工作,现正加快制定验收方案及奖补实施细则,会更加突出部门联动、强化帮扶指导,持续总结试点经验、挖掘特色亮点。”张军透露,同时还将启动第二批近零碳排放区试点申报,计划新增创建单位15家以上,逐步扩大试点建设规模,积极探索具有成都特色的“近零碳”建设路径,进一步夯实全市碳达峰碳中和基础。
图片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0天以上” 如何实现?
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PM2.5年均浓度下降30.7%,“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为城市新名片……这一系列的变化也是成都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绩单”,跨越两万亿新台阶,成都如何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的预期目标是“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0天以上”,如何实现?
“今年截至2月17日,成都市优良天数27天,同比减少4天,未出现重污染天气。”在回答记者这一提问前,张军先给出了这组数据。他坦言,成都市季节性污染等大气问题还比较突出,大气污染物排放体量处于高位,一旦遭遇不利气象条件,空气质量弹性相对偏弱,“只有从源头上使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下来,大气环境质量才能明显好上去。
张军透露:下一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将保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的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擦亮“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名片。
在措施打法上,将坚持标本兼治,在深化精细管控、科技帮扶、区域协同和严格执法,确保管理减排不放松的前提下,加力加劲推动空间、产业、能源和交通运输“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强化大气污染源头治理。
中华秋沙鸭、夜鹭等鸟类成为锦江常客,罕见的三趾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猴面鹰、世界级濒危物种桃花水母等也相继造访锦江……“神奇的朋友”频频造访也是在点赞锦江水生态治理,今年还将如何持续巩固?
对此,张军表示,即将出台《成都市岷沱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实施方案》,正在制定《成都市水污染防治条例》,为“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在已建成的锦江流域1142个入河排污口视频监控的基础上,将完善水生态环境保护智慧监管能力,探索建立成都市遥感实时动态监控与地面重点核查一体的高效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体系。
信息来源: 成都机动车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下一篇